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药制剂生产常识
全部 中药制剂生产常识 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常识 固体制剂常识 行业新闻
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一
发布时间:2025/4/7   浏览次数:31

核心能力一 能正确完成中药制剂中水分的测定

 、核心概念

1.常规检查以各种剂型的基本属性(通性)为指标,对药品的有效性、稳定性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项检查工作。各类制剂,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符合各制剂通则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2.水分测定法采用规定的方法对中药固体制剂的含水量进行测定的检查方法。

二、学习目标

(1)能熟练使用烘干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的水分。

(2)能熟练使用甲苯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的水分。

(3)能熟练使用减压干燥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的水分。

(4)能熟练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的水分。

 、基本知识

剂型的基本属性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常规检查大多使用经典的检测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缺乏内在质量标准的中药制剂,则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项目包括水分、重(装)量差异、崩解时限、pH值、相对密度、乙醇量、甲醇量等十几项。在《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中,对各种制剂的检查项目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不同剂型的检查项目不尽相同。另外,《中国药典》四部根据药品的不同情况按序排列多个检查方法。对特定的中药制剂进行常规检查时,应考察每种方法对所测品种的适用性,选择适宜的方法(表6-1)。

表6-1 部分中药剂型的检查项目表


中 药 剂 型

丸剂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锭剂

煎膏剂(膏滋)

胶剂

糖浆剂

贴膏剂

合剂

胶囊剂

酒剂

酊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膏药

凝胶剂

软膏剂乳胶剂

露剂

茶剂

注射剂

搽剂

洗剂

涂膜剂

栓剂

鼻用制剂

眼用制剂

气雾剂

喷雾剂

常规检查项目

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装量、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

粒度、外观均匀度、干燥失重、水分、装量差异、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

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装量、微生物限度

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发泡量、微生物限度

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

相对密度、不溶物、装量、微生物限度

水分、微生物限度

相对密度、pH值、装量、微生物限度

含膏量、耐热性、赋形性、黏附力、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

相对密度、pH值、装量、微生物限度

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

总固体、乙醇量、甲醇量、装量、微生物限度

乙醇量、甲醇量、装量、微生物限度

乙醇量、甲醇量、装量、微生物限度

软化点、重量差异

pH值、粒度、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

粒度、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

pH值、装量、微生物限度

水分、溶解性、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

装量、装量差异、渗透压摩尔浓度、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中药注射剂有关 物质、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相对密度、pH值(乙醇量或折光率)、装量、微生物限度

pH值(乙醇量)、装量、微生物限度

装量、无菌、微生物

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微生物限度

沉降体积比、递送剂量均一性、装量、装量差异、无菌、微生物限度

pH值、可见异物、粒度、沉降体积比、金属性异物、装量、装量差异、渗透压 摩尔浓度、无菌

每瓶总揿次、递送剂量均一性、每揿主药含量、喷射速率、喷出总量、每揿喷 量、微细粒子剂量、粒度、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

每瓶总喷次数、每喷喷量、每喷主药含量、递送剂量均一性、装量差异、装 量、无菌、微生物限度

中药制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疗效,因此对中药固体制剂进行含水量控制非常重要。《中国药典》规定了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茶剂等固体制剂应检查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中国药典》规定这些剂型的含水量不得超过一定限量值(表6-2)。

表6-2 不同剂型及类别的水分限量要求

 

规定限度

 

蜜丸、浓缩丸

丸剂 水蜜丸、浓缩水蜜丸

水丸、糊丸、浓缩水丸

15.0%

12.0%

9.0%

蜡丸不检查水分

散剂

9.0%

颗粒剂

8.0%

胶剂

15.0%

胶囊剂 硬胶囊剂

9.0%

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者不检查水分

不含糖块状茶剂

12.0%

茶剂 含糖块状茶剂

3.0%

袋装茶剂与煎煮茶剂

12.0%



《中国药典》四部收载的水分测定法有五种,包括第一法(费休氏法)、第二法(烘干法)、第三法(减压干燥法)、第四法(甲苯法)和第五法(气相色谱法)(表6-3)。

表6-3《中国药典》收载的水分测定法

 

 

适用范围

 

第一法

费休氏法

在中药中极少采用

第二法

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利用水分在常压、100℃温度下转变为气态而挥散的特性,将供试品在100~105℃下连续干燥,挥尽其中的水分,根据减失的重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含水量(%)

第三法

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在减压的条件下,水沸点降低,在室温下可从供试品中挥出而被干燥剂吸收;通过检测供试品减失的重量即可计算其含水量

第四法

甲苯法

适用于蜜丸类(大蜜、小蜜丸)制剂以及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利用水在甲苯中溶解度小,且甲苯的沸点较低的特性,将甲苯与一定量的供试品放入特定的装置中加热,供试品中的水分与甲苯蒸气一起蒸出,收集蒸馏液,冷却,待水与甲苯分层后从水分测定管中读出供试品中含水量

第五法

气相色谱法

广泛适用于各类中药制剂水分的测定

利用无水乙醇浸提供试品,提取出供试品中的水分,以纯化水作为标准对照测定含水量。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不受样品组分及环境湿度的影响

 、能力训练


(一)操作用物

 

 

仪 器

第二法

烘干法

扁形称量瓶、电烘箱(最高温度300℃,控制精度±1℃)、干燥器(底层放有干燥剂)、分析天平(感量0.1 mg)、牛角匙、坩埚钳、计时钟等

第三法

减压干燥法

分析天平(感量0.1 mg)、扁形称量瓶、减压干燥器、真空泵、牛角匙、计时钟等

第四法

甲苯法


水分测定仪、分析天平(感量0.1 mg)、电热套(可调节温度)、烘箱、防爆沸用品(无釉小瓷片或玻璃珠)、量筒、牛角匙、长刷等A为500 m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水分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40

第五法

气相色谱法

分析天平(感量0.1 mg)、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器、微量进样器、移液管、量瓶、具塞锥形瓶、超声处理器等

(二)注意事项

 

 

   

第二法

烘干法

(1)扁形称量瓶应先干燥至恒重。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量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

(2)供试品的称量应迅速准确,应防止由于称量时间过长,供试品吸潮造成检测误差。

(3)普通电烘箱干燥室内的温度是不均匀的,须将称量瓶置于上层靠近温度计水银球的下方或周围。

(4)电烘箱上的出气孔,在干燥过程中要旋开,让水蒸气向外逸出。

(5)需使用经温度分布验证合格的电烘箱,保证其干燥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6)减失重量为1%以上者应平行试验2份

第三法

减压干燥法

(1)宜选用单层玻璃盖的称量瓶,如玻璃盖为双层中空,减压时,应放入另一普通干燥器内,以免破裂。

(2)减压干燥器内部为负压,开启前应注意缓缓旋开进气阀,使干燥空气进入,并避免气流吹散供试品。

(3)五氧化二磷和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应及时更换,保持有效状态。五氧化二磷应呈粉末状,如表面出现结皮现象,应除去结皮物;无水氯化钙应为块状

第四法

甲苯法

(1)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少量水,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

(2)使用前应对实验中所用仪器、器皿进行彻底的清洁、干燥。

(3)加热时应控制好温度,防止水分逸失

第五法

气相色谱法

(1)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须用新开启的同一瓶无水乙醇。

(2)用外标法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三)操作内容


 

 

   

 

第二法

烘干法

(1)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越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 mm。

(2)精密称定。

(3)开启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

(4)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放冷30分钟,精密称定。

(5)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放冷,称重,至连续两次 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6)计算含水量

式中,W为减失的水分重量,g;Ws为供试品的 重量,g

第三法

减压干燥法

(1)取直径12 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铺至厚0.5~1cm,放入直径30cm的减压干燥器

(2)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分取0.5~1g,置于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3)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燥器中,抽气减压至2.67 kPa(20 mmHg)以下,并持续抽气0.5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在减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

(4)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量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5)计算含水量

式中,W为减失的水分重量,g;Ws为供试品的 重量,g

第四法

甲苯法

(1)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含水1~4 ml),精密称定。

(2)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 ml,必要时加入干燥、洁净的无釉小瓷片或玻璃珠数粒,连接仪器,自冷凝管顶端加 入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

(3)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馏出2滴。

(4)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

(5)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 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6)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式中,V为检读的体积,ml;W为供试品重量,g

第五法

气相色谱法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直径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载体,或采用极性与之相适应的毛细管柱,设置柱温140~150℃,用热导检测器检测。注入无水乙醇,照气相色谱法(通0521)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理论板数按水峰计算应大1000,理论板数按乙醇峰计算应大于150;水和乙醇两 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用无水乙醇进样5次,水峰面积的相 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3.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纯化水约0.2g,精密称定,置25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适量(含水约为0.2g),剪碎或研细,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50 ml,密塞,混匀,超声处理20分钟,静置12小时,再超声处理20分钟,密塞静置,待澄清后倾取上清液,即得。

(4)测定法:取无水乙醇、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5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式中,Ax为供试品中水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x试品水的CR为对照品中水的浓度

专注于化工与制药领域的技术型企业
致力于为高等职业教育及本科院校提供高质量的化工实训设备和制药实训设备。

客服
站内搜索
Copyright by 杭州矽控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