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药制剂生产常识
全部 中药制剂生产常识 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常识 固体制剂常识 行业新闻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发布时间:2025/4/2   浏览次数:62

核心能力一  能正确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核心概念

1.分光光度法  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剂或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可称比色分析。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也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研究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190~800 nm) 的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目标

(1)能熟练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2)能熟练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基本知识

通常将波长190~400 nm  范围的光称为紫外光;人眼能感受到的光的波长为40080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就是利用物质分子吸收190~800 nm  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方法。

(一)原理:朗伯-比尔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其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非散射体系的低浓度溶液时,在单色光强度、溶液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吸光度与吸收池(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和吸光物质的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A 为吸光度;T 为透光率;K 为吸收系数;C 为吸光物质的浓度;L 为吸收池厚度。

在给定波长、介质和温度等条件下,吸收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表示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不同物质对同一波长的单色光可有不同的吸收系数。吸收系数越大,表示该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越强,测定的灵敏度越高,所以吸收系数是定性和定量的依据。

吸收系数可分为百分吸收系数和摩尔吸收系数两种。百分吸收系数又称为比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g/100  ml)、吸收池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用El% 表示;摩尔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 mol/L 、液层厚度为1 cm  时的吸光度,用e表示。

两种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中,M 为待测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吸收系数不能直接测定,需配制准确浓度的待测物质标准品或对照品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再进行换算求得。

(二)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朗伯-比尔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引起的 偏离、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和仪器引起的偏离。

、能力训练

(一)操作用物

常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常由五部分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数据处理 系统(图8-1,表8-1、表8-2)。


8-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示意图

8-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简介

序号

仪器组成

   

 

 

 

 

 

1

 

 

 

 

 

光源

仪器的光源应能在工作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的电磁辐射,有足够的辐射强度 和良好的稳定性(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变换而波动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源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类。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卤钨灯等;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氢灯和氘灯等。

(1)可见光区:常用的是钨灯和卤钨灯,它们可发射波长为325~2500 nm的连 续电磁辐射,可用稳定光源的波长为400~780 nm。这类光源的辐射能量与外加 电压有关,必要时可通过配备稳压装置,增强光源的稳定性。

(2)紫外光区:常用氢、氘等放电光源。氢灯和氘灯可使用的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为160~375 nm,氘灯的灯管内充有氢的同位素氘,其强度比同功率的氢灯大3~5倍,是紫外光区最常用的光源

 

 

 

 

 

2

 

 

 

 

 

单色器

单色器是能将复合光分散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色散原件、聚焦元件和出射狭缝等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纯度高并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内任意可调的单色光。单色器的色散率影响单色光的纯度,进而也影 响测定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还会影响浓度与吸收度曲线之间的线性关系等。

(1)棱镜单色器:色散原理是依据光的折射率不同,将其分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常见的有玻璃棱镜和石英棱镜两种。玻璃棱镜可色散波长范围350~3200nm的光,可色散可见、红外两个区域的光;石英棱镜可色散波长范围为185~4000nm的光,可色散可见、紫外、红外三个区域的光。

(2)光栅单色器:色散原理是光的衍射和干涉作用。它能色散紫外、可见和近红外等区域的光,具有分辨率高、色散光域宽、成本低等优点,是常用的色散元件

 

3

 

吸收池

吸收池又称为比色皿,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盛放被测溶液的容器,一般有石英吸收池和玻璃吸收池两种。石英吸收池适用于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挑选配对的吸收池

 

 

4

 

 

检测器

检测器的功能是检测光信号和测量单色光透过被测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常用的检测器是光电倍增管等。它通过光电效应将照射到检测器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对检测器的要求: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响应的线性关系好,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相同的响应可靠性,噪声水平低,有良好的稳定性

 

 

5

 

 

数据处理系统

信号处理系统的作用是放大信号并以适当的方式指示或记录下来。常用的数据处理系统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数字显示或自动记录装置等。 现在很多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连接计算机,一方面通过工作站对光度计进行操作控制,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数据处理

8-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见类型

 

序号

仪器类型

   

 1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有一束单色光。测定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时,在同一位置用同一束单色光先后进行。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但对光源强度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2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经过单色器后再通过反射镜,被分解为度相等的两束光,一束通过参比池,另一束通过样品池。检测器在不同的瞬接收和处理参比信号和样品信号,其信号差经过信号处理系统后得出相应的果。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不仅可以自动扫描绘制样品的吸收光谱,而可以减少或消除因光源强度不稳而引起的误差。仪器示意图见下图:

 

 

 3

 

 

 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据吸光度差值求出样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仪器示意图见下图

(二)注意事项

(1)所用的量瓶、移液管及吸收池均应经洗净后使用。

(2)在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前,应对吸收池、最大吸收波长、杂散光、狭缝宽度、吸光度的准确度等进行校正和检定,方法见含量测定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项下。

(3)测定制剂含量时,应使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具有相同的pH  值。

(三)操作内容

1.实验前准备

操作前准备

   

 

 

 

 

 

 

 

 

 

 

 

 

 

 

 

 

 

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

计的校正 和检定

 

 

 

 

 

 

 

波长

 

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 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常用汞灯中的较强  谱线237.83 nm、253.65 nm、275.28 nm、296.73 nm、313.16 nm、334.15 nm365.02 nm404.66 nm435.83 nm546.07 nm576.96 nm,或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 nm  656.10 nm谱线进行校正;钬玻璃在波长279.4 nm287.5 nm333.7 nm360.9  nm418.5 nm460.0 nm484.5nm、536.2 nm与637.5 nm处有尖锐吸收峰,也可用 于波长校正,但因来源不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微小的变化,使用时应注意。近  年来,常使用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10%高氯酸溶液为  溶剂,配制含氧化钬(HoO)4%的溶液,该溶液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 nm278.10 nm、287.18 nm、333.44 nm、345.47 nm、361.31 nm、416.28 nm、451.30 nm、485.29 nm536.64 nm640.52 nm

仪器波长的允许误差:紫外光区±1 nm,500 nm附近±2nm

 

 

 

吸光度

的准确 

可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约60

mg,精密称定,用0.005 mol/L硫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在规定的波长处测 定并计算其吸收系数,并与规定的吸收系数比较,应符合规定

波长/nm

235(最小)

257(最大)

313(最小)

350(最大)

    ( E ) 的规定值

124.5

144.0

48.6

106.6

吸收系数(EI) 的许可范围

123.0~126.0

142.8~146.2

47.0~50.3

105.5~108.5

 

 

 

杂散光 检查

可按下表中试剂及浓度,配制成水溶液,置1 cm石英吸收池中,在规定的波长处 测定透光率,应符合规定

试剂

浓度/(%)或(g/ml)

测定用波长/nm

透光率/(%)

碘化钠

1.00

220

<0.8

亚硝酸钠

5.00

340

<0.8

 

吸收池

的校正

分别在两个洁净的统一规格、同一材料的吸收池中装入同一溶剂(一般可用水),  将比色皿按相同方向放入吸收池架上,用同一波长的光(电磁辐)测定透光率,如透 光率之差在0.3%以下,可配对使用


操作前准备

   

 

 

狭缝宽度的选择

狭缝宽度应小于供试品吸收峰半高宽度的十分之一,否则测得的吸光度值会偏

低;选择狭缝宽度时,应以减小狭缝宽度时供试品的吸光度不再增大为准。对于《中

国药典》中记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大部分品种,可以使用2 mm狭缝宽

度。当吸收峰的半高宽小于20 mm时,则应使用较窄的狭缝,例如青霉素钾(钠)的

吸光度检查需用1 mm狭缝宽度或更窄的狭缝,否则其264 nm处的吸光度会偏低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 

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 cm的石英吸

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2 nm处,测几个不同浓度的吸光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

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位置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

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 nm以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一般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读数,以在0.3~0.7之间为宜。如果最大吸收波长不在该

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 nm之内,应检测试样的同一性、纯度以及仪器波长的准

确度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中药制剂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且待测组分往往含量较低,因此需按照药品标准的 规定对待测供试品进行前处理,提取待测组分,制备成相应的供试品溶液后才能进行检测。前处理时一定要细心操作,要将待测组分定量转移富集到待测溶液中,从而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溶剂

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因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们 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例如甲醇、乙醇的截止使用波长205 nm另外,当溶剂不纯时,也可能增加吸收干扰。因此,在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 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即将溶剂置1 cm石英吸收池中,以空气为空白(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光度。溶剂和吸收池的吸光度,220~240 nm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 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

251~300 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 nm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

 

序号

   

1

仪器接通电源,预热

2

根据测定波长,选择相应光源,继续预热(各型号仪器在操作顺序上略有区别)

3

将灵敏度钮置1挡

 4

将盛有供试品溶液及空白(参比)溶液的吸收池放入吸收池架,将空白(参比)溶液置光路位置,盖好供试品池盖

5

量程选择钮置T挡

6

断开光路,调节仪器零点使显示为0;打开光路,调节仪器透光率使显示为100%

7

量程选择钮置A挡

8

将供试品溶液置于光路中,读取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9

仪器使用完毕,取出吸收池,关机,登记

不同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有所不同,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使用说 明书。

3.数据处理

(1)单组分供试品的定量分析。

 

序号

操作步骤及公式

 

1

 

吸收系数法

按药品标准规定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A)。 A=K·C·L

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被测物质的吸收系数El益,计算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供(g/100ml)

 

 

 

2

 

 

 

外标一点法(对 照品比较法)

按药品标准的规定,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在规 定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按下式计算供试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式中,A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CR为对照品溶液的 浓度;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3

 

 

 

 

 

 

 

 

 

 

 

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参比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 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A-C曲线

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然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或工作直线)上查出供试品溶液的对应浓度,或代入回归方程 求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在做精密测量时,用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相应的吸光 度进行线性回归,求出回归直线方程(相关系数r≥0.999),绘出回归直线(代替标准曲线),以尽量消除偶然误差。

 

标准曲线图

亦可利用计算器将一系列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与相应的吸光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求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将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代入回归方程,算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回归方程:A=a+b·C式中,A为被测溶液吸光度;C为被测溶液浓度,g/ml;a为截距;b为斜率

标准曲线法多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由于显色时影响颜色深浅的因素较多,有的仪器单色光纯度较差,故测定时应用对照品同时操作。本法适用于批量 供试品的分析,当仪器和测定条件固定时,标准曲线可多次使用

核心能力二  能正确运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

 

 、核心概念

薄层扫描法 供试品经薄层分离后,用一束波长、强度一定的紫外光或可见光对薄层板进 行扫描,通过测定薄层板上的斑点对光的吸收强度或斑点经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强度,根据扫 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进行定量的方法。

 、学习目标

(1)能熟练使用薄层扫描法进行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2)能熟练操作薄层扫描仪。

 、基本知识

薄层扫描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快速、灵敏度及分辨率高、显色剂选择范围广、适用于多组分及微量组分定量等优点,在中药制剂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六味地黄丸制剂中 山茱萸、山楂化滞丸制剂中山楂的含量测定等均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导赤丸制剂中黄连、黄柏的含量测定采用的是薄层荧光扫描法。

薄层扫描法的测定原理是用长宽可以调整的一束波长、强度固定的光,对薄层板上的斑点进行扫描,通过测量光束经过斑点后的强度变化,求出待测组分含量。薄层扫描法可分为薄层 吸收扫描法和薄层荧光扫描法。

1.薄层吸收扫描法  用可见-紫外光的单色光对薄层板上色谱斑点进行扫描,根据扫描获得的吸光度随展开距离变化的图谱及积分数据进行定量的方法。根据测光的方式不同,薄层吸 收扫描法又分为透射法和反射法两种。透射法是通过测定光透过供试品斑点后的吸收情况进行定量的方法;反射法是通过测定供试品斑点对光的反射情况进行定量的方法,其中以反射法应用较为普遍。

由于光的吸收定律要求光通过的供试品是均匀、无散射的介质,而薄层板是由许多细小的吸附剂颗粒组成的半透明物体,当光照射到薄层板表面时,光除被吸收以外,还会产生透射、反射及散射等现象,使供试品的吸光度与物质的浓度及液层厚度不呈线性关系,给定量分析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解决。

(1)选择曲线中的直线部分进行定量分析:可利用在低浓度范围内,薄层板上斑点的供试品量与测得值呈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但线性范围较窄,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此法简便,是没有线性化功能的仪器最常使用的方法。

(2)采用库贝尔卡-蒙克方程:库贝尔卡及蒙克对光照到薄层板上的行为进行分析实验,从理论上推导出简化的方程式,应用到扫描仪上。当光照射到薄层板上的斑点时,光除了被供试品吸收、反射、散射、透射外,还被空白薄层板(吸附剂、黏合剂、玻璃板等)吸收、反射、散射、透射。在实际测量时,为了消除空白薄层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常先对空白薄层板进行扫描,将 空白薄层板的影响值作为基准,测定斑点的相对透光率或相对反射率,计算薄层板上斑点的吸收度及含量。

在一些仪器中有线性化器,可根据库贝尔卡-蒙克方程将曲线校正为直线,用校正后的直线 

(3)利用非线性方程定量:利用计算机先求出非线性方程,然后将供试品的测定值输入计算机,由此方程求出供试品的浓度。

2.薄层荧光扫描法  通过仪器对供试品吸收可见-紫外光后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扫描以得到吸收光谱及积分数据,从而求出供试品含量的方法。其灵敏度比薄层吸收扫描法高1~3个数量级,但适用范围较窄,可通过荧光衍生化反应扩大应用范围。

在薄层荧光扫描法中,当点加的样品量很少时,斑点中组分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F=2.3K/I₀E·C·L   F=K'·C

式中,F 为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I。为入射光强度;C为待测组分的浓度;E 为吸收系数;KK'为常数(与荧光效率有关) ;L 为薄层厚度;K'=2.3K/I。·E·L。

在薄层荧光扫描法中,常用斑点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色谱峰面积)代替公式中的F,斑点中组分的含量代替公式中的C进行计算。

四、能力训练

(一)操作用物

序号

仪器组成

   

 

1

 

光源

光源是能提供稳定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所需波长范围内的连续光源,包括紫外光源氘灯(200~370 nm);可见光源钨灯(370~700 nm);荧光光源氙灯或汞灯(200~

700 nm),其中汞灯为线光源,可提供特征辐射光谱

2

单色器

单色器可以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分解为单色光。其主要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色散元件、平行光装置(准直镜)等部分构成。薄层扫描仪多采用光栅为色散元件

 

3

 

薄层板台

薄层板台包括薄层板台架及驱动装置。扫描时薄层板固定于薄层板台架上,薄层板台架可进行横向、纵向移动,使薄层板做X轴和Y轴方向的移动,完成对供试品斑点的透射光、反射光及发出荧光的扫描工作

 

 

 

 

 

 

4

 

 

 

 

 

 

检测器

检测器是用来检测和放大由供试品斑点透射、反射或发出荧光强度的装置。

薄层扫描仪的检测器多为光电倍增管。主要有检测入射光用的参比光电倍增管、检测荧光用的光电倍增管、检测反射光用的光电倍增管及检测透射光用的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通过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后,通过一系列的倍增过程将这些电信号放大,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检测。

检测反射光时,光被分成两束强度相等的光,一束光由石英窗板反射到检测用光电倍增管;另一束光照射到供试品斑点上,一部分被供试品吸收,另一部分发生散射,散射光被反射用光电倍增管所接收。检测用光电倍增管与反射用光电倍增管输出信号之比,经对数转换器转换为吸收度信号。

检测透射光时,由透射用光电倍增管代替反射用光电倍增管。它的输出信号与检测用光电倍增管的输出信号之比,经对数转换器转换后得到透射测定的吸收度信号

5

工作站

具有设定仪器参数、控制仪器工作条件和信号采集、处理计算和打印输出等功能

(二)注意事项

(1)除另有规定外,薄层扫描法含量测定应使用市售薄层板。

(2)薄层色谱分析的各个步骤如点样、展开等,均会影响薄层扫描结果的准确性与重现性,因此在检测的各个步骤应规范操作。

(3)扫描时应沿展开方向自下而上进行扫描,不能横向扫描。

(4)测定记录中应包含薄层扫描图、峰面积积分值、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及测定结果计算等。

(5)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的点样量,以便于测定。

(6)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外标一点法测定时,供试品斑点应与对照品斑点的峰面积的值接近;采用外标两点法测定时,供试品斑点的峰面积应在两个对照品斑点的峰面积值 

(三)操作内容

序号

操作步骤

   

 

1

 

测试溶液 的制备

将对照品及供试品按《中国药典》标准中各项下的规定进行配制,一般应取2份溶 液进行平行操作。应用外标一点法时只需一种浓度的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应用外  标两点法时可配制一种或两种浓度对照品溶液

 

 

 

 

2

 

 

 

薄层色谱 操作

 

(1)外标一点法:用点样器分别将一种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交叉点于同 一薄层板上,原点直径2 mm左右,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数目不得少于4个,每个斑  点的点样量要相同

(2)外标两点法:用点样器分别将一种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两种浓度或重量的对照 品溶液交叉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原点直径2 mm左右。供试品的斑点不得少于4个,

同一浓度或质量的对照品斑点不得少于2个。供试品每个斑点的点样量要相同,同 一浓度对照品的点样量要相同

3

展开

除另有规定外,按药品标准中各品种项下的具体规定展开操作

 

 

 

 

 

 

 

 

 

4

 

 

 

 

 

 

 

 

系统适用 性试验

 

(1)灵敏度:限量检查时,被测组分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一般采用对照品溶液与稀释若干倍的对照品溶液在规定色谱条件下,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后进行检视,显清晰的斑点的最低浓度溶液的点样量即为灵敏度

(2)分离度:用于鉴别时,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色谱中相应的主斑点,均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用于限量检查或含量测定时,要求定量峰与相邻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2(d-d)/W+W

式中:d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与原点的距离;d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与原点的距离;WW为相邻两峰各自的峰宽。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0

(3)重复性:同一薄层板上相同浓度的同一供试品溶液数个斑点,扫描结果的偏差。如薄层板展开后直接扫描,同一薄层板上平行点样的待测组分斑点(不少于4个点)

的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应大于3.0%;如需显色后扫描,其相对标准偏差不应大于5.0%

 

 

 

 

 

 

 

 

 

 

 

 

 

5

 

 

 

 

 

 

 

 

 

 

 

 

 

上机扫描

(1)选择检测方法:检测方法有薄层吸收扫描法和薄层荧光扫描法。在紫外或可见光区有吸收的组分可选用薄层吸收扫描法,有荧光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形成荧光的组分可选择薄层荧光扫描法

(2)选择测定方式:薄层吸收扫描法的测光方式有反射法和透射法。反射法是将光束照射到薄层板上,测量反射光的强度;透射法是测量透射光的强度。由于薄层材料多为白色固体,对光的通透性不好,测定结果的误差大,另外,玻璃板对小于330nm波长的紫外光有吸收,所以不能用透射法测定330nm波长以下有吸收的物质。由 于反射法测量的是反射光,玻璃板及薄层厚度的微小变化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所以在定量分析中多采用反射法

(3)选择扫描波长:薄层扫描可使用单波长和双波长进行测定。

①单波长扫描法:用一种波长的光线对薄层进行扫描,一般选择λmax为照射波长,根据扫描时光的形式不同,又分成单光束及双光束两种形式。其中单波长、单光束扫描 对于薄层板厚度不均匀、显色不均匀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背景不均匀等影响无法消除。 因此对薄层板的要求较高,适用于扫描基线平稳、无背景干扰的薄层的测定。

②双波长扫描法:采用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先后扫描所要测定的斑点,以斑点对两束不同光的吸收度差值进行定量。可分为双波长、双光束扫描法和双波长、单光束扫描法。一般选择被扫描斑点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λs),用该斑点无吸收或最小吸收的波长为参比波长(λR)。此法可消除背景干扰,减少分离度欠佳的两个斑点之间的相互干扰,扫描基线较为平稳,测定精密度得到改善。适用于背景不均匀的薄层板的扫描。

③薄层荧光扫描波长的选择:由于薄层荧光扫描中斑点的荧光积分值与组分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因此,应关闭线性化器。薄层荧光扫描时选用单波长激发荧光,一般是选择荧光激发光谱中的最大激发波长作为激发波长(4)选择扫描方式:根据扫描时光束的轨迹不同,扫描方式有直式扫描、锯齿扫描、圆形扫描、倾斜扫描及多通道自动扫描。实际工作中,大多采用锯齿扫描。

扫描时,应自下而上扫描,不可横向扫描。扫描光束(点)的形状和大小,可通过调整狭缝的高度和宽度实现。

①直式扫描(线性扫描):以一定波长和宽度的光束照在薄层板的一端,薄层板相对于光束做等速直线移动至另一端。

进行直式扫描时,光束应略宽于斑点的直径,将整个斑点包括在内,并使斑点在光束的中心。由于斑点的中心浓度大,边缘浓度小,所以扫描得到的是光束在各个部分的吸光度之和。该方法具有扫描速度快、装置简单的特点。

若斑点形状不规则,则不能使用直式扫描。对于外形规则的圆形斑点、条状斑点及荧光扫描法的斑点,采用直式扫描比较简单。

②锯齿扫描(飞点扫描):用一定大小的正方形截面积的光束照射斑点的前端,将薄层板做X轴的等速直线移动的同时做Y轴的等幅摆动,使光束的轨迹呈锯齿状或矩

形。做锯齿扫描时,由于光束来回通过斑点,因此,斑点的吸光度积分值比直式扫描大、重现性好,能消除分布误差,适用于外形不规则斑点的扫描。

一般锯齿扫描的光点高1.25 mm,宽1.25 mm,若为高效薄层扫描,可调至高0.6mm,宽0.6mm

③圆形扫描:用于圆心式或向心式展开后所得的圆形色谱的扫描测定。

a.径向扫描:光束由圆心向圆周方向径向扫描,扫描轨迹。

b.圆周扫描:光束沿一定半径的圆周方向移动,光束长轴可与圆周一致,也可与圆 周垂直,扫描轨迹。

④倾斜扫描:当展开通道发生倾斜时,扫描就应沿着倾斜后的通道进行。

⑤多通道自动扫描:仪器提供的程序方式,可完成多通道自动扫描。需要设定七种 参数,即波长λs及λR、扫描通道的X位置、通道Y方向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通道 间距离以及一次自动扫描的通道数目。一次最多可扫描30个通道,每扫描完1个通

道,就可打印出最多10个色谱峰的峰面积

 

 

 

 

 

 

 

6

 

 

 

 

 

 

 

含量计算

(1)外标一点法:当标准曲线通过原点(截距为零)时,用外标一点法定量。计算 公式:

C=F ·A

式中:C为被测组分的浓度或重量,A为被测组分的峰面积,F为直线的斜率或比例常数。

首先通过对照品溶液的浓度或重量与对照品的峰面积求出F,再根据供试品的峰面积和F(直线的斜率或比例常数)求出供试品的浓度或重量。

(2)外标两点法:当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时,用外标两点法定量。计算公式:

C=F ·A+F

式中:C为被测组分的浓度或重量,A为被测组分的峰面积,F为直线的斜率或比例 常数,F为直线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

首先根据对照品的两种浓度(CC)的溶液及其吸收峰的峰面积(AA)求出FF,然后利用下式,根据供试品的峰面积求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或重量。

7

记录

记录仪器型号、薄层条件、仪器参数、相关数据等

8

结果判定

将测定结果与法定药品标准相关品种含量测定项下标准进行对比,符合要求即为合格

核心能力三  能正确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

 

一、核心概念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并测定含量的方法。

2.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由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与时间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曲线上突起部分为色谱峰。

3.基线  在操作条件下,色谱柱中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测器响应信号的记录值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应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基线能反映仪器(主要为检测器)的噪声随时间的变化。

4.峰高(h)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峰高(h),可用于被测组分的定量计算。

5.峰面积(A)   色谱峰的积分面积称为峰面积,可用于被测组分的定量计算。

6.保留时间(tr)  从进样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色谱峰极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保留时间可以用于被测组分的定性。

7.半峰宽(W /2)  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称为半峰宽,W¹/z=2.355σ。

8. 峰宽(W)    通过色谱峰两侧的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称为峰宽,W=4g=1.699 W¹/2(图8-3)。

二、学习目标

能熟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三、基本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供试品不需气化,只需制成溶液即可)、流动相选择性大、流出组分易收集、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对于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离子型化合物尤为适宜。科学技术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应用,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中药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广阔的前景。高效液相

色谱法已成为中药及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能力训练

(一)操作用物

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由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色谱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记录与处 理系统组成。所用仪器应定期检定并符合有关规定(图8-4、表8-4)。


1.贮液罐;2.脱气装置;3.梯度洗脱系统;4.高压输液泵;5.流动相流量显示;6.柱前压力表;7.输液泵头;

8.过滤器;9.阻尼器;10.进样装置;11.色谱柱;12.检测器;13.数据处理系统;14.废液贮罐

8-4  仪器简介


序号

  

   

 

 

 

 

 

 

1

 

 

 

 

 

 

高压输液系统

(1)贮液罐:由玻璃、不锈钢或氟塑料等化学惰性、耐腐蚀材料制成,有无色及棕色 两种贮液罐。贮液罐的位置应高于泵体,以保持输液静压差。为防止因溶剂蒸发而  引起流动相组成的改变和气体进入贮液罐,在使用过程中应密闭

(2)脱气装置:贮液罐配有抽真空及吹入惰性气体的脱气装置。脱气装置能除去  流动相液体中的气泡。如果流动相中含有气泡,在分离的过程中,气泡在高压下会 自溶剂中逸出,影响高压泵的正常工作和检测器的灵敏度。脱气的方法有加热回流 法、抽真空脱气法、吹惰性气体脱气法、超声脱气法和在线真空脱气法等

(3)高压输液泵: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以完成流动相的输送任务。 对泵的要求:耐腐蚀,耐高压,无脉冲,输出流量范围宽,流速恒定,且泵体易于清洗 和维修。高压输液泵可分为恒压泵和恒流泵两类,常使用恒流泵(其压力随系统阻   力改变而流量不变)

(4)过滤器:在流动相进入色谱柱之前,用于除去流动相中固体颗粒杂质的直径

0.45μm的滤膜装置

(5)梯度洗脱系统:按一定程序改变混合流动相的组成,使流动相强度(极性、pH 或离子强度等)进行程序性改变的装置。根据加压的方式和溶剂混合顺序,可分为  高压与低压两种梯度洗脱系统。高压梯度洗脱系统是按预先设计的梯度程序,通过 控制溶剂贮器阀驱动器的开闭时间,使高压泵按比例将不同贮液器中的溶剂输入混 合器,溶剂在混合器中混合成流动相后进入色谱柱。低压梯度洗脱系统是在常压下 用比例阀将多种溶剂按比例混合后,再用泵增压后送入色谱柱。低压梯度洗脱系统 价格便宜,较易实现多元梯度洗脱。目前多采用低压梯度洗脱系统

 

 

 

 

 

 

 

 

2

 

 

 

 

 

 

 

 

进样系统

(1)高压进样阀:有流动相和进样两个标识,当将高压进样阀的阀门切至流动相位 置时,高压进样阀将流动相引入柱中,此时,可用微量注射器将供试品注入供试品环 管,环管通常被充满到供试品已经溢出的程度。当供试品环管被注满后,将阀口切 至进样位置,流动相进人供试品管,将供试品冲洗入柱中。应仔细校准供试品环管 使其容纳固定体积(一般为10μl~2 ml),如需改变进样体积,可更换能容纳适当体  积的供试品环管

(2)六通阀进样器:用六通阀进样器进样时,先将六通阀进样器手柄置于采样位置 (LOAD),此时进样系统与定量环接通,处于常压状态,用微量注射器(体积应大于定 量环体积)注入供试品溶液,使供试品停留在定量环中。然后转动手柄至进样位置  (INJECT),使定量环与输液管路接通,高压流动相进入定量环,将供试品带入色谱  柱中

(3)自动进样器:通过微机处理控制进样阀采样、进样和清洗等操作。把装有不同 浓度的供试品小瓶按一定顺序放到供试品架上(转盘式或排式),输入进样次数、分  析周期等程序后,仪器将自动运行

 

 

 

 

 

 

 

 

 

3

 

 

 

 

 

 

 

 

 

色谱分离系统

 

(1)保护柱:装在进样器与色谱柱之间的消耗性柱,具有防止供试品和进样阀垫圈 中的固体颗粒进入分析柱的作用。保护柱的填料与分析柱的填充剂相同,柱长为5  cm左右,在分析50~100个供试品之后需要更换保护柱芯

(2)色谱柱:色谱柱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重要部件,由柱管、柱接头和过滤片组成。

①柱管:柱管多为内部抛光的不锈钢管,能承受高压,具有化学惰性。柱内的填充 剂有两种类型,一是全多孔大颗粒无定形硅胶或氧化铝填料;二是化学键合相,化学 键合相中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又称ODS柱或C18柱)、辛基硅烷键合硅胶(C8

)、氨基或氰基键合相硅胶等。

一般色谱柱的内径为1~1.5mm,柱长为10~20 cm;毛细管柱内径为0.05~1 mm,柱长为3~10 cm;实验室用制备型柱内径为20~40mm,柱长为10~30 cm。

填充剂的性能(载体的形状、表面积、粒径、孔径、键合基团表面的覆盖度、含碳量 和键合类型等)以及色谱柱的填充情况,直接影响分离效果和待测组分的保留行为。 一般来说,孔径在15 nm以下的填充剂,适合分离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孔径   30 nm以上的填充剂,适合分离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在中药制剂的定量

分析中,多使用ODS为填充剂的色谱柱和极性溶剂为流动相的反相色谱法。

②柱接头:连接流动相管路与色谱柱过滤片之间的连接管。柱接头相当于液流分 配器,具有耐高压的特点、保护固定相的填充形状不发生改变及使流动相匀速平稳 进入分析柱的功能。柱接头的死体积指流动相管路、柱接头和过滤片连接处的空体积。该体积不能超过色谱柱体积的1%,否则会使色谱峰变宽、分离度变小,影响分离效果。目前,大多数色谱柱已经采用内接式柱头连接。

③过滤片:色谱柱顶端的一块多孔性的金属烧结隔膜片或多孔聚四氟乙烯片,用以阻止填充物逸出或从进样系统进入固体颗粒杂质

(3)恒温装置(恒温箱):精确控制色谱柱温度的装置,有调节温度的功能

 

 

 

 

 

 

 

 

 

 

 

 

 

 

 

 

 

4

 

 

 

 

 

 

 

 

 

 

 

 

 

 

 

 

 

检测系统

 

(1)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使用最广的选择性检测器。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可分为固定波长、可变波长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三种类型,以可变波长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应用最广。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由光源、流通池和记录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进入检测器的组分对特定波长的紫外-可见光能产生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度与浓度的关系符合光吸收定律。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具有噪声低、灵 敏度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无破坏性、对流动相流速和温度波动不敏感等优点 及使用范围窄、流动相选择受限制等缺点。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适用于梯度洗脱及制备色谱。

①固定波长检测器:以低压汞灯为光源,能发出90%的波长254 nm的光(其他波长为313 nm、365 nm、405 nm、436 nm、546 nm和579 nm)。因为得到的是固定波长的光,故不需要单色器。具有单色性好、光强度大、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于多数芳香族、芳杂环、稠芳杂环以及芳香氨基酸、核酸等的检测。但其适用范围窄。

②可变波长检测器:光路系统类似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一个连续的光源及光栅。一般采用氘灯或卤灯等为光源,光束经单色器分光后可“停流扫描”,选 择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检测波长,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可用于检查峰的纯度。

③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晶体硅胶上紧密排列一系列光电二极管,每一个二极管相当于一个单色器的出口狭缝,二极管越多,分辨率越高,一般一个二极管对应接受光谱上一个纳米带宽的单色器。工作原理:复色光通过供试品池被组分选择性吸收  后再进入单色器,照射在二极管阵列装置上,使每个纳米波长的光强度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强度,获得组分的吸收光谱,从而获得待测组分的结构信息。许多色谱工作站可将两张图谱绘在一张三维坐标上从而获得三维光谱-色谱图。进行峰纯度检查时,用峰纯度值说明某个色谱峰的纯度,数值越高,色谱峰为单峰的可能性大;数值越低,色谱峰为重叠峰的可能性大,用于指导色谱分离

(2)荧光检测器:依据光的吸收定律,通过测定待测组分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后发出的荧光的强度,求出待测组分的含量。该方法用于检测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和能进行荧光衍生化的物质,如氨基酸、多环芳烃、维生素、甾体化合物及酶。荧光检测器是 微量组分和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检测仪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以及受溶剂的纯度、pH值、供试品浓度、检测温度等波动影响较大等缺点

(3)电化学检测器(ECD):测量物质电信号变化的检测器,适用于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化合物,如含硝基、氨基等有机化合物及无机物的阴、阳离子等物质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适用于测定痕量组分等优点以及干扰多和对温度、流动相流速、流动相中氧气变化比较敏感等缺点。该类检测器主要有极谱、库仑、安培和电导检测器等类型,其中极谱、库仑、安培为伏安检测器,用于检测有氧化还原性的化合物;电导检 测器可用于检测离子型化合物。电导检测器在两电极之间施加一恒定电位,当电活性组分经过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时产生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与 待测组分的浓度或重量有关;通过检测电位差的大小给出待测组分的色谱峰,进行含量测定

(4)质谱检测器(MSD):将质谱检测器连接在高校液相色谱仪的分离系统之后,经高校液相色谱仪分离的组分流出后进入质谱检测器,组分在一定条件下离子化后,按离子的质荷比将离子分离。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可得到某种质荷比的碎片离子的色谱图;根据色谱图的信息进行定量。质谱检测器适用于测定组分的结构、药物代谢分析和及微量痕量组分的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同时给出组分结构信息的优点,但响应信号受组分的离子化效率的影响,而且仪器价格昂贵,需要专人使用和维护

(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先将色谱洗脱液引入雾化器,在雾化器中洗脱液与匀速流动的高纯度氢气或空气混匀成微小液滴,然后进入加热的恒温漂移管中。在恒温漂移管中流动相被蒸发除去,待测组分形成气溶胶(不挥发的微小颗粒)进入 检测室。此颗粒在强光或激光照射下产生光散射(丁达尔效应),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散射光的强度,将光强度放大后转变为电信号;色谱工作站依据散射光的对数响应值与组分重量的对数呈线性的关系,绘制出色谱曲线及分析结果

(6)示差折光检测器:利用响应信号与仪器常数、待测组分的浓度及待测组分与流 动相的折光率之差成正比的关系,通过示差折光检测器,将产生的折射光的强度放大后转变成电信号,进行含量测定。示差折光检测器属于通用型浓度检测器,只要组分和流动相的折光率有足够的差别,就能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相应信号的强度。主要适用于无紫外吸收化合物的分析,如糖类、磷脂、维生素、氨基酸、甘油三酯、皂苷等化合物的分析

5

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

 数据记录与处理系统是对色谱系统的检测信号进行记录和处理成分析结果的装置,现在多用色谱工作站记录和处理色谱分析的数据。色谱工作站是由一台微型计算机控制色谱仪器,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一个系统,具有识别色谱峰,校正基线,解析重叠峰和畸形峰,计算保留时间、峰高、峰面积、半峰宽等峰参数,以及定量 计算组分含量的功能

(二)注意事项

1.色谱柱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

(1)色谱柱与进样器及其出口端与检测器之间应尽量减少死体积连接,减少扩散对分离的影响。

(2)避免压力急剧变化及任何机械振动。开启输液泵时,要逐步加大至所需流速,避免流速急剧变化造成柱压突然变大,造成色谱柱固定相物理损坏;柱压的突然降低也会冲动柱内填料,因此在调节流速时应该缓慢进行。避免色谱柱从高处掉下,影响柱内的固定相(如产生裂缝)。

(3)应逐渐改变溶剂的组成,特别是反相色谱中,不应直接从有机溶剂改变为全部是水,反之亦然。

(4)一般而言,色谱柱不能反冲,只有生产者指明该柱可以反冲时,才可以反冲除去留在柱头的杂质。否则反冲会迅速降低柱效。

(5)在对新柱或被污染柱进行冲洗时,应将其出口端与检测器脱开,避免污染检测器。

(6)根据流动相的性质(尤其是pH)  选择使用适宜的色谱柱,以避免固定相被破坏。以硅胶为基质的填料,流动相的pH应控制在2~8间。当pH>8 时,可使载体硅胶溶解;当pH<2时,与硅胶相连的化学键合相易水解脱落。当色谱系统中需使用pH>8流动相时,应选用耐 碱填充剂的色谱柱,当需使用pH<2 的流动相时,应选用耐酸填充剂的色谱柱。

(7)以硅胶为载体的键合固定相的使用温度通常不超过40℃,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  高色谱柱的使用温度,但不宜超过60℃。如果超过60℃,可能会导致色谱柱损坏而无法使用。

(8)避免将基质复杂的样品尤其是生物样品直接注入柱内,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者在进样器和色谱柱之间连接一保护柱。保护柱一般是填有相似固定相的短柱。保护柱可以而且 应该经常更换。

(9)保存C18色谱柱时应使柱内充满乙腈或甲醇,柱接头要拧紧,防止溶剂挥发干燥,柱床收缩或干枯。绝对禁止将缓冲液留在柱内静置过夜或更长时间。

2.泵的注意事项

(1)防止任何固体微粒进入泵体,因为尘埃或其他任何杂质微粒都会磨损柱塞、密封环、缸体和单向阀,因此应预先除去流动相中的任何固体微粒。流动相除去颗粒物质的方法是用0.45μm 滤膜过滤。

(2)泵的入口应连接砂滤棒(或片),输液泵的滤器应经常清洗或更换。

(3)流动相不应含有任何腐蚀性物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不应保留在泵内。如果将含缓冲液的流动相留在泵内,由于蒸发或泄漏,甚至只是由于溶液的静置,就可能析出盐的微细晶体。这些晶体将损坏密封环和柱塞等。

(4)泵工作时要防止溶剂瓶内的流动相被用完,否则,空泵运转会磨损柱塞、缸体或密封环,最终导致漏液。

(5)输液泵的工作压力决不要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否则会使高压密封环变形,导致漏液。

3.六通阀进样器使用注意事项

(1)手柄处于LOADINJECT之间时,由于暂时堵住了流路,流路中压力骤增,再转到进样位,过高的压力在柱头上引起损坏,所以应尽快转动阀,不能停留在中途。

(2)高效液相色谱仪进样使用的注射器针头是平头注射器。一方面,针头外侧紧贴进样器密封管内侧,密封性能好,不漏液,不引入空气;另一方面,也防止了针头刺坏密封组件及定子。

(3)六通阀进样器的进样方式有部分装液法和完全装液法两种。

(4)使用微量注射器定量时,进样量不宜超过定量环体积的50%,如20μl的定量环最多进10μl的样品,并且要求每次进样体积准确、相同;使用定量环进样时,进样量最少为定量环体积3~5倍,即20μl的定量环最少进样60~100μl 的样品,这样才能完全置换样品定量环内残留的溶液,达到所要求的精密度及重现性。推荐采用100μl 的平头进样针配合20μl 的定量环满环进样。

(5)进样样品要求无微粒,样品溶液均要用0.45μm 的滤膜过滤。

4.其他注意事项

(1)配制流动相应用色谱纯试剂和高纯水。应用0.45μm 滤膜过滤除去颗粒物质后还应脱气,以免在泵内产生气泡,影响流量的稳定性;如果有大量气泡,泵就无法正常工作;若气泡进入色谱柱和检测器,会出现柱压不稳和基线不稳,严重时无法正常检测。

(2)使用的流动相应能与仪器系统的原保存溶剂互溶,如不互溶,则先取下上次的色谱柱,用异丙醇冲洗过渡,进样器和检测器的流通池也注入异丙醇进行过渡,过渡完毕后,接上相应的色谱柱,换上本次使用的流动相,再进行操作。

(3)在分析完毕后,应充分冲洗色谱流路系统(从泵、进样器、色谱柱到检测器流通池),特别是用过含盐流动相的,更应注意先用水,再用甲醇-水充分冲洗。如发现泵漏液等较严重的情况,应请有经验的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修。

(4)操作结束后应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各色谱柱的使用记录,并记录本次测试药品及柱中的保存溶剂。




专注于化工与制药领域的技术型企业
致力于为高等职业教育及本科院校提供高质量的化工实训设备和制药实训设备。

客服
站内搜索
Copyright by 杭州矽控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